柏豪說最近認識了一個年輕人,剛退伍不久,最近在中壢一帶擺了個攤子賣舊書,想問問我開舊書店有什麼守則沒有。
我的意見,完全是外行人空談,但多少也和許多舊書店老闆聊過、從相關書籍看過,在這裡和大家分享,略做參考。
先說貨源。柏豪說那年輕人目前是跟親朋好友要書、拿自藏書來賣的。這種方法當當副業自然可以,想要成為專職舊書店恐怕不行----當然也有舊書店老闆本身是買書買到成精,家中書堆如山,才開始開舊書店的,但事先大概要先買個十幾二十年的書來屯,量才夠多,挑出來的質才夠精。
一般來說,舊書店進貨的途徑有三:第一個是去資源回收場紙類堆去翻。也就是去俗稱撿破爛、收歹銅舊錫、古物商的地方去披沙揀金。從這裡來的書源成本便宜,因為收破爛的本來就是秤斤收來,有些甚至是回收人家拋棄的書。所以從這裡進書價格可能是最便宜的,但好書不多,有時候進紙類回收場翻找半天還是找不到稍微可以賣的書----因為大部分的紙都是廣告單等等。而且古物商也不喜歡有人進去翻找,因為讓人進去翻得亂七八糟,所賺可能不過幾十塊錢,古物商寧可把大堆大堆的廢紙舊書賣給造紙工廠。話又說回來了,在古物商還是可能找到珍寶----曾經有政府機關歷史檔案,該銷毀時沒銷毀,整批送到資源回收場,滿以為隨即就會被打成紙漿,想不到在那之前就被舊書店買去,最後流落民間,最後政府機關還得花一大筆錢從民人收藏家手中購回。
第二個書源是聯絡搬家公司等注意居民搬家狀況,或在名片廣告收購舊書電話。也就是誰要搬家,懶得搬書而想直接把書處理掉,這就是舊書店的貨源了。這種方法是舊書店老闆直接收書,可以少經過資源回收場的手續。但我不大清楚這種收購的價錢是多少,有一次偷聽到老闆講電話,好像是原書價格的一成吧。賣給舊書店算一成感覺似乎很少,不過這些書本來就打算丟掉的話,可以賺一成還是不無小補。如果書少的話,得直接拿到舊書店估價;如果書多達百本,可以打電話聯絡舊書店到家估價搬運。這種進貨方法最過癮的就是「子孫不賢」和「長輩不識」型,「子孫不賢」就是老文人、老學者過世了,而其子孫偏偏沒有繼承家學,所以一股腦兒把老頭的遺物清掉,這些老文人學者的書,很多都是絕版書籍、歷史文獻,一般人棄如敝屣,收藏家可如獲至寶。「長輩不識」型正好相反,是子女出國深造,家裏長輩看不懂子女那櫃奇奇怪怪理論主義的書,也一股腦兒處理掉。台北小高的店曾經收過夏宇的「備忘錄」,收購的管道就是書主到國外去了,書主母親把書清理出來的。備忘錄如今在網拍可以賣超過一萬,成為最現代的絕版神品。
第三個管道是去舊書店買舊書,這叫「二挑」。因為舊書店老闆可以分成兩種:一種是售價便宜的,一種是售價昂貴的。通常不很懂書的老闆售價便宜,懂書的老闆售價昂貴(此言一出,全台灣舊書業馬上提高價錢)----可是大有反例,不懂書的老闆才敝帚自珍,把破爛當成古董開出天價。專做二挑書的舊書店老闆,到各大舊書店尋寶,盡量以最低的價錢購得,回家再上網以較高的價錢賣出。所以做二挑書的舊書店通常以網路拍賣為主,而且要夠懂書,明瞭市場需求。這種收書管道又涉及如何挑選書種和如何賣出。
賣舊書,並不是什麼書都可以賣----當然嚴格來說,什麼書都可以賣,前提是有人買。當時間、人力、空間有限的時候,舊書店業者則必須考量挑書的問題,總不能明知八百年也沒人會買的書,還大老遠搬回店裡養蠹魚吧?
從舊書店的書種就可以知道這家店的走向。以台北為例,百城堂專賣日領至光復初的台灣史料(黨國大老字畫、日領時期明信片、馬英九國小那一屆的畢業紀念冊),小高的店專賣文史哲藝術絕版書(各時期美展畫冊、夏宇的備忘錄詩集、吳濁流的漢詩詩集),古今舊書店店面夠大,什麼都賣(愛的小小百科、各系所畢業論文、溫瑞安的武俠小說),舊香居也是賣近代文史哲和藝術的資料(三三文集、電影理論、林風眠研究論文集)......(注:以上都是數年前的以偏概全舉例法,括號內的書籍不代表該店的鎮店之寶,甚至也無法代表該店書籍的萬分之一)
當然,還有更大部分的書店,是什麼都賣,就是上述這些文史哲藝術等資料不賣。自然,專業的書有專業的人買,一般雜誌暢銷書也有廣大的一般民眾買。各有市場,自取所需。然而,目前挑絕版書以求一本萬利的舊書店業者,越來越多,選書的眼光也越來越重要。周夢蝶的孤獨國、還魂草,不知者送他還嫌破呢,現在在網路上一本可以標到破萬。金庸的舊版武俠在二十年前全台灣租書店不知還有多少,現在也是一套難求,偶爾在網路出現,開價也常破萬。近年網路拍賣崛起,許多專門挑好書,在網路高價拍賣的二挑賣家因應而生。和玩字畫古玩一樣,如果眼光夠,這是一門好生意。
舊書店老闆就曾說:網路拍賣是舊書店的最大敵人。網路拍賣的便利性拉走了許多實體書店的客人,使得不諳電腦、沒時間上網的老闆面臨危機。事實上也有不少舊書店也開始把部份商品放到網路上供人競標,實體和虛擬商店並行,將是未來比較可行的辦法。只是網拍的書和實體商店的書要分開賣,這樣才能便於管理,不致於客人在店裡把書買走了,網路上競標買家出了價又落個空的失誤。台北的舊書店如竹軒、茉莉都是如此雙管齊下的經營。
最後談書的整理與定價。專業的書店進書上架時都得擦過,使書本沒有灰塵髒汙,茉莉書店甚至有眾多的擦書工讀生。大部分舊書店進書不會一本一本擦過,只要外觀沒有太明顯污垢,也就是了。有時候舊書店的環境讓愛書的買家看了都很痛心,上次在牯嶺街遇到一套詩集,三本開價一萬二,當然買不起,但看老闆隨便擺書,使得好些書佈滿水漬霉汙,直教人懷疑老闆可真有把它當一萬二來看待。一萬二這價錢也令人咋舌,當然是老闆自己高興怎麼訂就麼訂的。舊書店所賣新書,大部分是半價或三折,如果書新到膠膜都沒拆可能會更貴些,比如七折。八零年代到近年的書會最便宜,往上到七零年代的書,已經有點當古董看了,價錢也會開始飆升。至於怎麼飆升,全看老闆高興,如果他認為這書全世界絕對找不到第二本,定價到上萬沒有人買得起他也高興。有些書是有作者親筆簽名的,那就得貴些。前幾天在舊香居買到一本管管的散文,內頁有管管簽名,居然才一百五,不知道是老闆沒看到有簽名,還是不喜歡管管,抑或真的想交個朋友。
逛舊書店是一樂,開舊書店如果做副業,沒有盈虧壓力的話,想來應也是一樂。或許哪天,就看到我在網路上開起舊書店,自得其樂地漫天喊價了。
(注:本文寫成於2007年,修於2009年)
---
延伸閱讀:
午後書房 /開書店,書哪裡來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