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-09-25

不好意思,台語魔人又來開刀了:父後七日


        繼去年暑假的阿密特「好膽你就來」,今年蘇打綠的「追追追」,這次又要找時下當紅的影劇開刀了。這次是電影「父後七日」。

        對電影,我只是柏楊所說的「半票觀眾」,跟人進戲院看看熱鬧而已,電影如何我就不加評論,免得三言兩語下來反而被人看破手腳。我還是來談談電影裡的閩南語。

        (有人說看到「閩南語」三個字,眼皮就抽動;相反地,若我言必「台語」,照樣有人會跳高,所以請大家那個什麼意識的不要這麼重。若眼皮真的抽跳不止,送你一咒:「目睭皮掣,觀音佛祖來排撥,好事來,歹事煞。」)



        裡面的角色,基本上,老一輩的演員如太保(飾父親)、吳朋奉(飾覡公),台語氣口都沒什麼問題。難得太保在香港影壇闖蕩半生,早期在嘉禾的成龍電影常看到他被揍 / 揍人,如今回來故鄉,台語還道地。吳朋奉的個人資料說,他曾經做過田野調查,學過弄車鼓、八家將等,莫怪遐的科儀對喙漏出來氣口就是摔拍。其他的長者臨演,包括送芭樂的阿伯、嫌唱卡拉OK遺照不夠莊嚴的父老,台語當然也沒問題。

        台語比較常出錯的,當推女主角阿梅和職業孝女阿琴。出錯的地方大多是「g」的聲母不明顯,所以講「議員」、「我」之類的字偶爾會走精。有些韻尾該收「m」的地方,也可能講成「n」。因為我是進電影院看的,又不能大喊放映師暫停,所以印象不是很清楚。

         阿梅顯然是飾演一個在正常教育下典型會讀書的女生,這種類型的女生,可能使用母語的時間只有出生到學齡前,入學之後因為很乖,從此使用標準國語;長大之後因為進修或工作需要,外語講得比母語還標準。所以阿梅的台語出錯,還算符合她的角色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阿琴的工作,常要在民間主持喪葬儀式、在電子花車上講話、在酒國與人應酬,台語不輪轉是無法想像的事。所以這個角色講話,偶爾有幾個音跑掉,就讓人得特別可惜。

        最可惜的是哥哥大志,他的角色是待在鄉下父親身旁工作,在夜市擺攤的老闆。他的角色一直也扮演得不錯,可惜終於在一個詞彙上破功了,簡直可以說功虧一簣!

        這個詞彙就是「戴孝」。

        我忘了在哪個地方,他講到「戴孝」這個詞彙。「戴孝」這個詞彙是很古老、民間、民俗的,照說應該只要是生活在傳統社會中的人,也就是電影開場救護車司機所謂拿香拜拜的家庭,都聽過說過這詞彙;然而誰家會沒事三天兩頭就戴孝,所以這個詞彙漸漸的也被人家忘了應該怎麼講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「戴孝」的台語到底怎麼講?電影裡的大志說「tuà-hāu」,這是一般人「望文生音」的念法。戴孝的正確念法是「tuà-hà」(帶孝),或者說「掛孝」:kuà-hà。

        「孝」字念成「hà」的情況,也只有用在喪禮上,比如喪服:「孝衫」,哭喪棒:「孝杖」,腹遺子:「孝尾囝」,葬儀社:「孝路店」等。

        先前聽過一位老者講歇後語,曰「共客兄帶孝」,意思是「暫時性的、曇花一現的、意思意思就好」,因為姘夫死了,姘婦總不能公然、長期地為之帶孝吧。只能說民間文學怎麼能生動得那麼賤啊!?

3 則留言: